欄目:常見問題 人氣:0 日期:2022-12-27
免費提供最新落戶政策及一對一落戶上海方案
留學生/應屆生/非婚子女 落戶上海咨詢
“你月薪多少?” 如果要問打工人在社交過程中最討厭聽到的問題,薪資相關應該不難排上TOP3。 對于只要錢到位,加班也能忍的年輕人來說,工資就是最后的底線。 不過,當其他打工人還在為中秋節加班3倍薪資苦苦奮斗的時候,這屆00后已經對薪資有了嶄新的期待。 前段時間,@中國青年報面向全國大學生發起了一項就業調查,回收2700份問卷的結果顯示:67.65%的大學生評估自己畢業10年內會年入百萬。 圖源:微博@中國青年報 這份調查報告很快登上熱搜,相關報道的評論區,不少網友很難不陰陽怪氣,字里行間都是對這屆年輕人“普且信”的不屑。 “這6成大學生缺少社會的毒打?!?/p>
“別打擾他們做夢?!?/p>
其實,這屆被代表的00后對工作的期待,從來都不止年薪百萬。 00后對工作還有怎樣的期待? 雖然專業各異,但00后對互聯網行業卻是異常偏愛。 在各個行業中,互聯網行業最受歡迎,64.33%的大學生希望畢業后能進入互聯網行業工作,其中近八成工科生將其作為自己的求職目標。 此外,文體產業(42.55%)和教育行業(40.59%)僅次于互聯網行業,分別排在最受歡迎行業的第二、三位。 而針對大學生對企業的好感度的調查結果則顯示,受訪00后大學生最向往的企業前三名分別是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和京東。 圖源:微博@中國青年報 與此同時,中國青年報的調查也顯示,00后對自己的就業預期普遍樂觀,其中超過20%的大學生預期自己畢業后月薪過萬,包括8.20%的男生和3.25%的女生預期自己會進“5萬元俱樂部”。 本來還在感嘆這樣的月薪期望值比年薪百萬更難實現,但同事提醒我要把薪酬和理想工作崗位放在一起看,換成這個思路,年輕人的期望就邏輯自洽了,甚至月薪的期望值只有一萬還透露著一絲樸素? 畢竟,在招聘網站上隨手一搜,大廠算法崗的白菜價就是這個區間。 圖源:boss直聘截圖 當然,前提是你得通過5輪以上的筆試+面試。那么拿到左邊offer右邊之后月入過萬,就是灑灑水啦~ 那些退而求其次選擇教育行業的,自然也都是能百分百避免一腳踏進在線教育的天坑的幸運兒。 和中青報的這份調查一樣樂觀的,是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瘋傳的2021夏季應屆生求職期望薪酬排行榜。 排行榜中,北上廣深杭的期望月薪都超過2萬元,其中北京元位列第一,就連排到第20名的西安,也是過萬的期望值。 這也完美解答了,為什么應屆生天天都在苦惱沒有左邊offer右邊,而HR日日都在發愁招不到人。 圖源:微博@掌上珠海 00后的擇業觀,是如何養成的 好萊塢導演大衛·林奇在自傳《夢室》里寫道: “我并不追隨夜晚的夢,因為我喜歡的是白日夢。不過我喜歡夢自有的邏輯。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而且發生得有道理?!?/p>
這段話,可以用來描述大衛·林奇的電影,或許也可以送給那些夢想年薪百萬的00后。 不過認真想一想,在知乎人均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微博人均清北復交、小紅書總在喜提豪車的網絡世界,00后大學生覺得自己十年內年入百萬,難道不是很合理嗎? 隨便打開一個社交平臺,展示的都是中產及以上的生活。 以“有問題就會有答案”的知乎為例,年輕人在知乎上關于工作的提問一本正經,嚴肅到看了想笑就會忍不住懷疑是不是自己太“爹味”了。 簡單歸納一下,這些嚴肅問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渴望天降飯碗型提問 竊·格瓦拉因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一度被網友奉為精神偶像,但這屆年輕人也有很愛工作的,就算一無所長、啥都不會的情況下,也想問問大家,有沒有什么工作可以做。 圖片來源:知乎(下同) 2、有錢一定開心型提問 如果一旦擺脫了“什么都不會”的困擾,不管是真有一技之長還是對自己過度自信,就有人開始和年薪30萬共情了。 應屆2萬+,年薪30萬,很難不操心他們的工作到底有多開心。絲毫不care當時的字節跳動還是需要996的。 3、畢業就當甲方爸爸型 很難想象這樣的問題也有人愿意用千字長文認真給建議,或許只能歸功于部分“社會精英”為了不經意間秀優越或者裝優越,真的很樂于助人。 即使你提出最基礎的問題,也可以得到很不基礎的回答: 應屆生問自己適合做什么工作,答曰去甲方。真好,打工人不當老板,是自己不想嗎? 4、互聯網遍地百萬型 除了看似結合了具體情況分析,實則絲毫沒有考慮具體情況的答案,還有一種就是要現身說法。 “如果你覺得口說無憑,那我人就在互聯網公司,回答你的問題,可信度是有保障的吧。所以我說互聯網年薪百萬很容易,那就是很容易?!?/p>
對于這類就差曬個工牌的回答,純路人只好表示無法反駁。 我們還特意去查了一下什么是BATH,才發現是BAT+H,H是華為…… 5、副業剛需型 在互聯網上,副業剛需時代可能已經邁入2.0了,因為知乎上連兼職的提問,都是3000元起跳,而答案往往是以媲美全職的工資,幾乎不用干活的輕松作為引入,拉到最后則是培訓班招生廣告或者刷單邀請函。 哪怕拿著這個問題去問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答案都不會有這么專業吧。 以上針對知乎平臺關于工作的問答作了簡單的展示,但通過這些微妙的問答,超過6成年輕人期待年薪百萬的原因,或許也不難窺見。 真實薪資到底什么樣 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殘酷。 高薪崗位確實不少,但年輕人也多啊。借用《脫口秀大會》中徐志勝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年輕人的機會是無限的,但年輕人也是無限的。 圖源:《脫口秀大會》第4季第6期下截圖 所以年輕人不是只要有夢就能得償所愿,抱得高薪左邊offer右邊。 根據智聯招聘《2020年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2020年應屆生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入過萬的期待值,直接被腰斬,即便擁有碩士學歷,月薪離一萬也有不小的距離。 圖片來源:智聯招聘 而拋開應屆生身份的“白菜價”,就互聯網上打工人給的數據來看,形勢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12月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將近半數(47.1%)的網民月收入在2000-8000元這一區間(其中2001-3000元占比13%,3001-5000元占比19.6%,5001-8000占比19.6%)。 從城市緯度出發,以上海為例,2020年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元,這個數字較2019年有7.9%的增長,但哪怕愿意被平均,照這個漲幅年薪百萬依舊遙遙無期。 DT財經2020年的一則調查數據顯示,哪怕是在A股上市公司,也有超過85%的企業普通員工平均年薪少于10萬元。如果考慮到公司以及員工之間的“貧富差距”,有相當一部分人的年薪或許更不樂觀。 收入是現代人永遠的痛點,難免總被拿出來反復討論、比較。前段時間有網友在微博發起了關于年收入的投票。參與投票的24.1萬人中,年收入區間在三萬到十萬元的占比最多。 圖源:微博@吃貨八叔 匿名之下,投票數據也變得樸實起來。有網友甚至自我調侃說靠自己的收入,財務自由只能全靠想象。 打工人渴望財務自由,和00后渴望年薪百萬,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 似乎每一代人都有被嫌棄的時候,而現在恰好輪到被罵是垮掉一代的90后,來嘲諷00后的天真了。 但這樣的風氣其實大可不必。至少像《工人日報》所說的那樣:對年輕人的薪資夢不能只有冷嘲熱諷。 比起打破他們對于年入百萬的理想主義,讓大學生不要在秋招季問出“什么都不會的應屆生能做什么工作?”這樣的問題更為重要。 再者,在說出這些渴望的年輕人那里,工資不是唯一的評價維度。是否高薪在他們眼中重要,但也沒那么重要。 圖源:微博@中國青年報 更何況,這群人不過是說出了已經被社會磨平棱角,主動降低期望值的社畜心中,不敢說也不敢想的話罷了。 如果還要對這些暢想工作的00后說些什么,借用微博網友的評論,就是“希望他們工作十年后可以拿到期望的年薪吧”。 我們沒有理由在年輕人上幼兒園的時候問他們是想上清華還是北大,卻在他們長大后嘲諷他們對畢業后能年薪百萬的夢想。 畢竟,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參考資料: 1、中國青年報:關于00后找工作的那些“秘密”,中國青年報,2021-09-13 2、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1-02 3、深燃:畢業十年內年入百萬,我是怎么做到的?深燃團隊,2021-09-19 4、DT財經:如何靠打工實現年薪百萬?我們用數據幫你探探路,DT財經,2020-05-06 5、《關于2020年本市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通知》,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1-07-02 今日互動 我對你們的薪水,可太好奇了:) 撰稿|青芒 編輯|Jasper 排版|Jasper 校對|陳捷 *未標注出處圖片來源網絡 原文首發于《新周刊》旗下左邊公眾號右邊“有間大學”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