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政策法規 人氣:0 日期:2023-03-08
免費提供最新落戶政策及一對一落戶上海方案
留學生/應屆生/非婚子女 落戶上海咨詢
歡迎大家關注UniCareer小U喲! 留學生在北美求職,一直都是僧多粥少的狀況。 但是迫于家人、自己對于多年海外留學就業的理想,很多同學都沒有一畢業就回國的想法,希望可以憑自己的實力在北美奮斗一年,至少要OPT結束后再考慮回國。 那么問題是,留學生該不該利用OPT實習一年再回國工作?Tobeornottobe,到底有何優劣勢呢? 如果留在美國工作和生活,最佳求職時間是什么? 其實,在美國如果你有足夠的求職意識,經常去做networking,聽一些師兄師姐的分享,以及參加一些職業論壇活動,都知道這個黃金的時間: 一共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拿到大三下學期或研究生一年級結束后的SummerIntern,如果你能夠拿到這個實習,是可以提前拿到ReturnOffer的。 第二個階段是大四的兩個學期,企業在學校招聘的時候,如果你夠優秀,也會在這個時候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獲得企業的Offer,鑒于我說過的這兩個階段是黃金階段,也就意味著,你如果畢業時還沒有拿到企業的Offer,在OPT期間獲得全職工作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美國工作一年會給你回國求職帶來的影響: (一)、劣勢 1、非應屆,校招和社招都很困難 泛商科專業國內就業市場上最活躍的分子——中資銀行們,校招網篩簡歷的時候非常在意你是不是應屆生,而且他們的應屆的定義是次年畢業。雖然美國海歸常常畢業前一個月還在上課考試,根本無法提前8個月回國求職,但網篩簡歷有時候就是這么殘酷,不管特殊情況。 除有些銀行對海歸比較重視有海歸專場或者針對海歸有特殊規定,你基本都會因為非應屆問題大大增加網申被掛的幾率。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式是親赴宣講會遞交簡歷,我猜這一部分簡歷HR會人工篩選,會增加非應屆海歸的通過幾率(前提是你確實合適)。此方法親測有效,不過我這個實驗也不夠精確,比如某行去了宣講也投了網申,進了下一輪我也不確定是哪種方式過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我沒去現場交簡歷僅僅通過網絡申請的,都沒進下一輪,凡網申后也去了宣講會的,都進了面試或筆試。(人民銀行除外,人民銀行網申會讓你解釋延遲派遣的原因,答案合格就能通過網申。) 2.無法參與國內實習,沒有國內實習經歷 國內券商招聘大多都要求相關經驗的實習,如果在美工作不是證券類的,那回國去券商就業的路也基本斷了。舉個例子,不管在美國還是中國,會計師事務所都是associate2年,senior3年,然后升manager-seniorM-Partner。 如果在米國找到四大的工作,不管工作了幾年,都可以平行的transfer回去。如果是其他事務所,比如BDO,GT之類,工作幾年回去參加四大社招,也絕不會還是entrylevel了。同樣情況的應該還有外資投行,咨詢公司。 3、職業連貫性 如果在美國就業的position和國內就業的意向職位不一致,會被看作職業目標不夠明確。需要在面試中好好化解。 4、職業穩定性 HR招聘時一般希望員工的工作時間至少能在五年以上,所以對于一個工作一年就離職的員工,往往會有兔死狐悲之感。當然,如果不是STEM又沒有H1B,簽證可以算作離職的不可抗力因素了。 (二)、優勢 1.、自信 美國本土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能在美國找到工作,會增加自己的自信。 不過一到上海北京這兩個城市,你就發現自己自信錯了…我覺得校園招聘應該比春運更能讓人體會到到中國人口之重!而且還是高學歷名校人口!海歸?按車皮算。碩士?你不知道這個職位只招碩士嘛。英語好?儂會講上海話不啦? 吐槽完,還是得說,同等條件下有海外工作經歷的人比起“裸歸”還是更受親睞的。因為你已經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證明了你是有社會價值的,不是不學無術混日子到畢業的。就業市場是檢驗一個人真才實學的標準之一,傳說中的“黑博士白博士,能找到工作的博士才是好博士”。 有一份靠譜的海外工作經歷,就像被蓋章了檢疫合格的豬肉,雖不能保證你比別的豬肉賣的更貴,但起碼不會被當作臭肉扔出去。 2.、少一份遺憾 在美國讀書是一種體驗,工作又是另外的一種體驗了。 類似職位,美國碩士畢業生的可支配收入比國內一線城市高出很多,再配上相對低的物價,脫離了花父母錢或者苦哈哈的花獎學金的日子,體會一下二十幾歲靠自己的勞動,就可以住五星,吃米其林,Vegas小賭(不是豪賭…),讓父母去第五大道買買買然后我刷卡的日子,還是很不錯的體驗。(回國就年薪過500K的大牛也許也可以,但是多數同學在上海金融行業應屆起薪在100—150k這個范圍,尤其今年年景不好…唉…莫提了。) 3.、提高商務英語口語寫作能力 這個可能是我個人的體會多一點,學校里官方郵件還算正規,但平時老師發郵件措辭都很隨意。等到了職場上就發現,納尼?原來郵件的措辭可以這么美(客氣)? 在美國有過比較靠譜的工作經驗回國去外資或需要涉外的崗位,寫得一手有禮貌的好郵件,應該會讓對方蠻驚喜的~ 總體而言,覺得海歸之前在美國工作一年是利大于弊的~我剛開始不清楚應屆的門道,很是受挫了一回,覺得某些小銀行的低端職位我在美國都不愿意去的,怎么回國連簡歷都過不了?后來漸漸找到方向,越是小公司小銀行的低端崗位,越不喜歡招海歸,外資和一些行業巨頭,反而更能夠抱著開放的心態對待每一個求職者。 最后祝大家在中國在美國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關注作者或訪問UniCareer(職優你)官網,獲取更多金融/咨詢/投行/互聯網等行業求職資訊!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