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海歸資訊 人氣:0 日期:2022-12-03
免費提供最新落戶政策及一對一落戶上海方案
留學生/應屆生/非婚子女 落戶上海咨詢
資料圖:中國留學生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17日報道,2016年中國大陸留美“海歸”人數創歷史新高,但其中80%卻是“裸歸”──留美后僅拿到畢業文憑,未獲在當地實習、就業機會,且許多“海歸族”回來就業后呈現“水土不服”。 《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送出約55萬名留學生,其中約34萬人選擇赴美,成為留美海歸人數達到歷史新高的一年。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比重、地位日益提升,回國發展已成留學生畢業后的“新常態”,據教育部預測,預計至2017年海歸人數將達到66.6萬人次。 如果這一數據還不能說明問題,將它放在歷史中比較或許更明顯。從1978年到2005年,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達93.34萬人,留學回國總人數為23.29萬人,回國人數只占出國留學人數的兩成。但截至2016年,據文學城數據統計,一共約有458萬中國學生走出國門前往世界各地留學,其中322萬人回到國內,回國人數占出國人數的70%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2005年以后學成歸國的。出國留學人數以年均增長率近20%的速度增長,而畢業后選擇回國發展的人數年均增長率則約為22.5%。 這么一來,有一個問題就值得我們關注了: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呢? 對許多留學生而言,回國還是留在國外不再像是莎士比亞的名言“生存還是毀滅”這樣的難題。人大經濟論壇一篇帖子“你會為了什么學成后回國發展”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這篇文章從四個方面闡述留學生回國的原因: 一、留下困難,身份難轉正 留學生都經歷過這個難題,在國外拿身份遇到問題,或者看不到獲得身份的希望,與其繼續黑下去或者在幾年內都為身份而艱難掙扎,還不如回中國走一條光明大道,身份證就夠了。 二、出于家庭團聚考慮,沒有文化認同感 對中國人來說,注重父母親情、天倫之樂是天性。與在國外一個人孤苦伶仃、艱苦打拼相比,回國也不是一個非常差勁的選擇,可能開始工作辛苦點、生活艱辛點,但生活逐漸穩定,有車有房,上有高堂侍奉,下有兒女繞膝,親戚朋友一大堆。因此,對于父母在國內,而且因為經濟原因或者老人不習慣國外生活也不可能接他們出國同住的留學生們,海歸也就是個必然選擇了。 三、回國起點高,競爭優勢明顯 作為本科文科類專業畢業的留學生,與外國人競爭不具有優勢,家里條件還不錯的話,回國可以利用較好的社會關系,最起碼可以安排個國企、公務員或其他類似工作,家境更好的當然就可以直接接手企業了。何樂而不為呢? 四、少數精英型 還有一種回國的牛人們屬于極少數精英型,他們為了祖國繁榮富強和自己事業的更大進步,義無反顧地回國了。不過,這類人往往是假海歸,身份、妻子和孩子都在國外,每年回國呆幾個月而已。 知乎上網友的回答更是體現了留學生的“中國情懷”。一名網友以親身經歷說明每個地方都有值得留下的理由,但屬于中國人的身份只有在國內才能找到: 這名網友則以言傳身教的方式說明美國設置的種種門檻不利于留學生實現自身的價值: 還有的認為自己的小家一定要把父母算上才能算作完整的大家,所以家庭也是回國因素的重中之重: 還有的網友愛國之心溢于言表,認為個人價值要在祖國繁盛的大背景下才能實現: 即使不談“愛國情結”,國家在政策上的支持,如為留學歸國人員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則客觀上能讓“回國潮”來得更猛烈些。文學城網站援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的介紹稱,國內相關機構采取了四大措施鼓勵留學生畢業回國,分別是: 為回國人員提供綠色通道,暢通手續辦理渠道、讓大家少走彎路; 提供各類事業條件,例如春暉計劃,已資助上千名留學歸國人員進行科研工作; 提供工作崗位,支持高校引進人才,舉辦推介會、洽談會,為歸國人員找工作搭建平臺; 為海外留學人員提供全面綜合便利服務。 除此以外,還包括一些大家應該已經有所耳聞的福利措施: 買免稅車 此項福利可以讓留學生購車時免去進口零部件關稅和車輛購置稅,但僅限于國產小汽車和國產合資汽車。 解決落戶 出國留學一年以上者,所在單位有落戶名額的可以為留學生解決落戶問題。 助力實現創業夢 目前,國內有300多個針對留學歸國人員的創業園,創造超2.4萬家企業,有超過6.7萬留學歸國人員在其中任職,都給予留學歸國人員創業貸款上的優惠。 幫你安心搞科研 如果選擇回國后進入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專心做學術研究,例如中科院有百人計劃,將會提供約200萬的科研經費,還能享受幾十萬的住房補貼。(整理/劉思悅) (綜合參考消息、文學城、知乎和人大經濟論壇相關報道) 責編:劉思悅、牛寧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