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辦事指南 人氣:0 日期:2023-01-16
免費提供最新落戶政策及一對一落戶上海方案
留學生/應屆生/非婚子女 落戶上海咨詢
近年來,全國各地發展對優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不少城市放寬人才落戶政策、出臺優惠福利,發揮較強的人才虹吸效應。其中對留學生的引進政策更為優厚。 從很多政策來看,一個獲得國家認可的海歸身份可以少走彎路不說,還有豐厚的政府補貼給予支持! 海歸聚集一線城市 之前有同學想落戶上海,有社?;鶖岛屠U費時間要求,而隨著《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助力復工復產實施人才特殊支持舉措的通知》的發布,留學生落戶上海更加便捷,具體為: 在符合留學人員落戶基本條件的基礎上,畢業于世界排名前50院校的學生,不要求社?;鶖岛屠U費時間,全職來滬工作就直接落戶;而畢業于世界排名50-100院校的學生,不要求社?;鶖?,全職來滬工作6個月即可申請落戶。 相比之前落戶上海對社保繳費基數、繳費時間、報稅收入等要求,現在的新政策為世界排名前50院校的畢業生落戶上海減輕了時間成本和經濟負擔,哪怕是50-100的同學也僅需6個月就能申請落戶,且無基數要求,簡單直接。 像愛丁堡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倫敦政經、倫敦大學學院、成均館大學等都在世界前100名,甚至是前50名以內。 很多學生也在本科或研究生階段就讀于前100名院校??梢?,同學們都有機會憑借自己的學歷背景獲得直接落戶上海的資格。 而首都北京落戶則采取下述要求: 1、學歷:在國外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 2、國外學習時間:出國留學一年以上(線上教學時間可累計) 3、回國后的經歷:畢業回國兩年內(入境之日起計算)提交落戶申請(超出兩年可由單位申請) 4、年齡:在45周歲及以下 5、社保:繳納北京社保三個月以上; 6、落戶指標:工作單位有戶口指標,且愿意提供指標; 7、勞動合同:有效期至少3個月以上。 *赴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就讀的人員,同境外留學人員條件辦理。 也就是說,受疫情影響在國內暫時上網課的同學或回國超兩年的留學生,在北京也有了落戶資格! 除了落戶,留學生在一線城市創業工作也能得到一定資助。如留學生可在北京申請最高十萬元的無償資助;北京市還設立留學人員創業獎以及歸國留學創業專項資金。 上海加大留學人員創業支持力度。為減輕留學人員創業壓力,實施創業園區房租減免、緩繳等政策,并且提供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扶持政策。同時,推進“浦江人才計劃”,獲選可獲得30-50元資金支持。 而深圳則根據留學生的不同學位提供一等100萬、二等50萬、三等30萬元的創業補貼政策。 二線城市開啟花式搶人 數據顯示,海歸同學們未來發展的心儀城市以北上廣深這些一線為首選。但近年來,隨著應屆畢業生越來越多,一線城市求職壓力也日益增多。 最重要的是,“新一線”和熱門的二線城市開始花式搶人,給予各種補貼吸引人才,再加上落戶壓力相對較小,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以“網紅城市”杭州的人才現金獎勵政策舉例: 對來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含畢業5年內的回國留學人員、外國人才)發放生活補貼,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10萬元; 對在杭州市無房且未享受公共租賃住房、人才租賃房等住房優惠政策,各單位新引進的應屆全日制本科(含)以上大學畢業生發放租房補貼,每年1萬,分兩次發放,最高累計3萬。 成都也不甘示弱: 優秀海外高校應屆畢業生具有本科、碩士、博士學歷學位的,可分別申請2萬元、4萬元、6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同時成都還推出了“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支持計劃”,對通過評審的留學人員創業企業,按重點類、優秀類、啟動類分別給予每戶企業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經費主要用于留學人員企業科研創新、知識產權申請和保護、市場開拓以及支付貸款利息、人員安置、團隊建設等。 另外,武漢、重慶、西安、廈門等發展迅速的熱門城市也推出了十分搶手的落戶政策,大家都可以關注。 從城市的各項舉措中發現,目前想要落戶國內重點城市,學歷已經成為審核標準之一。而且上海等城市對于留學人才也日益重視,不斷推出利好政策來支持其就業,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 所以,同學們無論是想力爭落戶心儀城市的落戶資格,還是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留學都是一個優選。把握好每一次深造的機會,為自己的人生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南京傳媒學院國際學院深耕藝術留學領域,是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簽署雙向協議的戰略合作伙伴,并聯合多所海外頂尖傳媒藝術名校,開展國際本科/預科項目。 點擊鏈接查看招生簡章 2022年國際本科招生簡章 2022年國際藝術名校預科項目招生簡章 2022年國際本科預科(韓國)招生簡章 2022年國際本科預科(日本)藝術名校招生簡章 2022年國際藝術名校碩士預科項目招生簡章 2022ICUCN期待你的加入 咨詢地點: 南京市江寧區弘景大道3666號 國交樓504國際學院招生辦 咨詢電話: 025-;025- 楊老師 徐老師 責編:劉瑤 審稿:楊逸菲